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朝,在改变中变强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徐光启在等待着下一个春秋。

高产农物已经被很好地保存起来了,但是这地里面也不能就这样荒着。

在高产农物的启发之下。

这位走上了农业教授的路子,准备种出来同样高产的其他农物。

在对于高产农物的追求比什么升官发财又或者是格物致理还要强盛。

“高粱和黍米比较好种植,但是其食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,也不太好吃。

高粱适合做酒,黍米和糜子的食用感觉还不如土豆、红薯和玉米。

然而现在土豆、红薯和玉米还没有量产,这些农物有的适合北方,有的适合南方。

……”

徐光启站在皇庄的一片土地上,在想着自己到底应该先种植哪一个。

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这个道理,他还是明白的。

就算是上仙给出来的农物非常高产,却也不是适合大明的大江南北。

他要做的就是找出适合每一个地方高产的农物,然后因地制宜地种植,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加高产的效果。

为此,他开始巡查大明各个田地。

下一个春秋的到来,还需要一段时间,在这段时间内,他可以去寻找高产的另外一种方法。

孙承宗看着部下送来上的关于清查吏部的线索,很多都是通过暗中监察,最后得出来的一些人脉,根据这些人脉,再继续深入调查。

还有一些,则是根据地方上的官员形成的自下而上的贪墨,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朝堂上的一些大臣。

随着这些时日一来,亲手建立了御史台,并且查处了锦衣卫还有大明国丈之后,孙承宗见到了太多太多贪墨的事情。

以前的孙承宗其实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,包括他自己,就接受了一些豪族以及世家还有王公等等的好意。

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

想要进入那个朝堂,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一些关系网。

看完了密信之后,孙承宗便交给了下属,以前的锦衣卫同知,现在的御史中台。

这些线索是要进行汇总,最后在一一排查,然后开始对某一个官员进行清查。

不能像是以前的锦衣卫,随随便便就直接来一个抄家灭祖,又或者是直接陷害忠良。

御史台现在清查百官,是需要一套完成的流程。

这个流程也就形成了一种三司会审的局面,也就是御史台负责调查和弹劾,大理寺负责拿人和惩处,刑部负责定罪和批示。

最后统一形成一个呈词,上交到崇祯皇帝的手中,最终决策还是会有崇祯皇帝批阅定夺。

是抄家,还是直接流放,是斩杀还是直接放人等等。

这样一来,也就很少存在陷害之事。

作为御史台,也已经成为了悬在了朝堂百官头上的一把、刀,这把、刀,随时都可能落下来。

这样的监察机制,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监察机制。

只不过,御史台在地方上的实力,还是太弱了,他们没有太多人手,也没有那么多像是孙承宗一样有能力的御史大夫。

要不是李自成的叛军清洗了一遍,绞杀了很多豪族和富商等等,破坏了地方上的关系网。

御史

本章尚未读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
【1】【2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